2009年7月8日星期三

中國海軍「走向大洋」的基本問題

(本文在2009年7月6-7日刊於香港信報)

自2004年以來, 非洲索馬利的海盜在亞丁灣﹑索馬利海域對途經該區的商船進行綁架和勒索的非法活動, 其中歐美﹑亞太﹑以至中國的商船近年來亦遭受到該區海盜的武裝攻擊, 情況有越趨嚴峻之勢. 美國﹑北約﹑歐盟﹑俄羅斯﹑印度等十幾個國家已派出了三十多艘軍艦在亞丁灣﹑索馬利海域附近為本國的商船護航.

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4月2日期間, 中國先後派出以3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組成的2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 分別從海南三亞和廣東湛江起航,赴亞丁灣、索馬利海域為經過該區的商船執行護航任務, 這是新中國海軍自1949年4月23日建軍以來, 中國第一次讓海軍走出國門到大洋執行軍事行動的任務. 中國不是亞太地區唯一的國家派出海軍往亞丁灣﹑索馬利海域為經過該區的商船執行護航任務. 2009年3月13及14日, 韓國“
文武大王號” 驅逐艦和日本“漣”號和“五月雨”號驅逐艦亦先後開往亞丁灣﹑索馬利海域為本國的商船護航. 由於中國是首次派出海軍往中國水域以外執行軍事任務, 所以特別引起國際關注, 國內外並且有輿論認為中國的海軍從此「走向大洋」!

中國海軍處於世界科技水準

中國在亞丁灣﹑索馬利海域為商船護航的第1支海軍編隊以驅逐艦“武漢”號﹑“海口”號和補給艦“微山湖號”所組成; 而第2支海軍編隊是由“深圳”號導彈驅逐艦﹑“黃山”號導彈護衛艦和在第一支海軍編隊完成首回任務後留下來的補給艦“微山湖號”組成. 每支編隊的官兵人數都是800多人.

這2支海軍護航編隊艦船都是中國自行研製及生產, 艦船規格一系列的「性能參數」顯示出編隊的現代化程度都在世界水準之列. 根據內地軍網報導,“武漢”號艦全長155米, 寬20米, 排水量7000噸, 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6000公里.“海口”號艦長154米, 寬17米, 排水量7000噸, 最高航速30節, 續航力7000公里. “深圳”號艦長153米, 寬16.5米, 排水量6600噸, 高航速30節, 續航力4000公里.“黃山”號艦長134米, 寬16米, 排水量4053噸, 最高航速30節, 續航力4053公里.

“微山湖”號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福池級最大綜合補給艦, 福池級也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具備艦艇夜間航行補給能力的綜合補給艦種.“微山湖”號長171.4米, 寬24.6米, 排水量23000噸, 最高航速19節, 續航力10000公里. “微山湖”號有船員130名, 可同時為兩艘以上的艦船作遠洋補給, 物資容量為燃油10500噸, 水250噸, 乾貨彈藥680噸.

除了這2支海軍護航編都具有艦載直升機, 值得一提的還有冠上「中華神盾」稱號的“海口”號驅逐艦.
該艦裝備了「相控陣列雷達」(Phased array radar)和2組共48枚的「海紅-9垂直艦射防空導彈系統」(HQ-9 Vertical launching missile-firing system), 前者具世界先進科技水準, 而後者亦具國際中上水平.

軍隊的「給養和補充」問題

中國的護航編隊從海南的三亞及廣東的湛江出發往亞丁灣﹑索馬利海域, 途經南海﹑馬六甲海峽,穿越印度洋, 用了10天的時間最終到達了該地區, 總航程約4500浬. 在他們的護航工作期間, 他們的「給養和補充」就是依賴“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

對於參與作戰的軍隊「給養和補充」的問題, 十九世紀普魯士軍事家“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他的名著:《戰爭論》(On War) [註一], 以及廿十世紀美國海軍戰略理論家艾爾佛雷德.塞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軍戰略》(Naval Strategy), 都有很詳細的論述[註二]. 所謂「給養和補充」, 意指對軍隊軍事行動作出「軍事輜重」的支援. 「軍事輜重」包括軍械﹑ 武器彈藥﹑供軍械維護使用的零件或部件﹑糧食﹑醫療藥品﹑被服等物資.以現代軍事術語來説,「給養和補充」就是「後勤補給」.

軍隊「後勤補給」的工作分兩個方面.首先, 軍隊從國內或在國外的軍事基地出發前往目標戰場的行進過程中, 軍隊的基地要對相關的軍事人員的行進路線沿途作出「後勤補給」的部署. 其次,出發前往目標戰場的軍隊如果因為戰事失利而要作出退卻﹑或者由於戰略和戰術上的需要而要作出退卻, 基地亦要在軍隊退卻的路線沿途提供「後勤補給」.對於軍隊在進攻路線上的以及以任何理由進行退卻, 軍隊的基地的「後勤補給」部門不但可以提供物資支援, 同時亦需要有能力應付敵方對我方在「進攻路線」和「退卻路線」沿途對我方「後勤補給」的工作進行襲擊和破壞.

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 她具有4個部署來解決軍事「後勤補給」的問題. 首先, 她擁有能夠快速的「遠程奔襲」能力的空軍. 所謂「遠程奔襲」能力的空軍意指擁有這支空軍隊伍能夠在短時間內實施長途攻擊和運輸的空中軍事行動, 美國空軍在兩次「海灣戰爭」中都表現出這種能力. 鑒於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 來自空中的軍事打擊和運輸力量, 可能是除了「水面以下的軍事攻擊」對海戰的勝敗具有最大決定性作用的軍事手段, 所以亦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首要手段. 其次,她同時亦擁有多支全球最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 這些航空母艦編隊就是移動的軍事基地, 它們當然可以為美國在全球的軍事行動作出非常有效的「後勤補給」.第三, 更重要的是, 美國在全球各個戰略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軍事基地,可以在最近的範圍內為自己的軍事行動提供「後勤補給」. 最後,美國亦可以在必要時使用盟國的軍事基地, 為美軍在全球各個地區的軍事行動作出「後勤補給」. 由於這種「無遠弗屆」的軍事「後勤補給」的優勢, 使美軍差不多在全球任何一個地區發動軍事行動時, 都可以用「俯拾皆是」來形容她可以隨時能夠獲得相對迅速而足夠的「給養和補充」.

「中國海空軍力趕超」事在必行

美國這些全球軍事「後勤補給」部署的優勢, 不但非常有利於自己的軍事行動, 同時亦有利於支持盟友在全球各個地區採取的軍事行動. 日本和韓國是美國在亞太區內的盟友, 前者更有《日美安保條約》的法律基礎. 因此, 假若日本或韓國在近海以至全球各個地區採取軍事行動時, 美國對日本或韓國作出「後勤補給」支援是當然而言的事.

持續而有效的「後勤補給」, 是任何號稱為「強大和能打」的軍事力量,可以保持「仍然是強大和能打」的軍事力量的決定性保證. 如果軍隊的軍事行動的「後勤補給」不繼, 就好像一部具有超級馬力發動機而性能良好的跑車, 由於沒有了汽油而失去了動力一樣, 只有隨時間的轉移而瞪著眼睛最終給敵人消滅.

就是「後勤補給」問題這一條, 使中國的海軍以至其他軍種在執行海外軍事任務時,可能由於「後勤補給」不繼而陷入困難. 中國對亞丁灣﹑索馬利海域派出海軍護航編隊為中國商船護航的行動, 由於索馬利海盜的軍事力量有限, 所以對中國海軍的威脅相對較低. 然而, 這次的護航行動只是一個實戰的機會而已, 因此不可以就此判斷中國的海軍可以從此「走向大洋」. 從一個較為極端的角度來考慮, 假設一旦中國和日本的海軍在國門以外發生軍事衝突, 第一條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日本可能受到美軍在戰場附近提供快速而充足的「後勤補給」, 而中國的海軍卻要靠自己當前有限的手段來解決「後勤補給」的問題. 因此, 解決「後勤補給」問題是中國海軍能否真正「走向大洋」的基本問題.

中國的海軍建設起碼服務於兩個目標. 第一, 進入21世紀的首10年,中國與亞太區內例如越南﹑ 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鄰國的近海疆域和海洋資源糾紛問題越趨緊張, 中國必須要以軍事實力來維護國家海洋資源的權利. 這些國家依偎在超級大國的「幕後撐腰」, 在不負上軍事後果的前題下, 對中國的近海疆界和海洋資源企圖通過法理或軍事的手段進行蠶食. 如果中國擁有強力的海上駐軍, 她們這些行動將會意味著她們會面對即時的軍事後果, 這些近海疆域和海洋資源糾紛問題趨勢將會獲得緩和. 其次, 隨著經濟發展對能源供應和海路貿易航運的需求, 中國要求以軍事實力保障海上的運輸安全. 就以能源供應為例.
2007年中國的原油通過海路進口佔總需求量超過兩成, 通過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 加上快速的空軍支援, 必要時在能源供應線沿線護航, 例如由南海﹑馬六甲海峽﹑至印度洋的海上運輸線, 是有效保證中國海上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部署.

建設多支航空母艦編隊符合達到上述目標的條件. 由於航空母艦編隊同時具有陸戰和空戰的打擊手段, 因此航空母艦編隊的建設亦是解決海軍從「戰區」以至「沿線」「後勤補給」問題的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 然而, 建設一個擁有快速「遠程奔襲」的攻擊和運輸能力的強大空軍, 從而起碼在近海或「目標戰場」附近掌握「制空權」, 亦是另外一個在解決海外軍事行動「後勤補給」問題上的重要手段. 當然, 建立海外的軍事基地和與盟友協議使用他們的軍事基地, 亦是有效應對中國海軍以至其他軍種遠洋軍事行動「後勤補給」問題的考慮.

此外, 積累實戰經驗也是建設中國強大海軍以至其他軍種的必然步驟. 應對21世紀戰爭的需要, 戰爭科技是打贏現代戰爭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 但決不是一個「充足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 「實戰」經驗是「強大和能打」軍隊的最佳鍛鍊. 當前世界軍事態勢既有「反恐」的需要, 也有局部地區戰爭的現實, 中國的軍隊特別是海軍, 在「聯合國」的框架內, 應該為維護世界和平爭取多些參與和貢獻的機會.

[註一]: 克勞塞維茨. 《戰爭論》,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頁436-463.
[註二]: 艾爾佛雷德.塞耶.馬漢.《海軍戰略》,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原研究室譯.頁188-28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