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在二零零六年六月十五日於上海召開第六次會議。「組織」特別邀請了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以及印度政府代表穆利.德奧拉部長以觀察員國的身份出席大會。這次伊朗總統內賈德、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及蒙古總統恩赫巴亞爾出席了「上合組織」第六次大會,對於以中國為首的「上合組織」在穩定中南亞地區,特別是維持中國西南疆周邊地區的穩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經貿外交」凝聚「上合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二零零一年,組織成立之初的目標只是定位在維護地區內成員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在地區內「反恐」方面的合作。隨著成員國之間的政治與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上合組織」逐漸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成員國之間發展經貿以至地區政治關係的重要橋樑。自「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總額從二零零一年的一百二十一億四千萬美元,上升到二零零五年的三百七十六億七千萬美元,五年間增長超過二點一倍。中國的「經貿外交」成為團結「上合組織」的凝聚力。
「上合組織」化解美國圍堵中國的部署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為了要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散佈「中國威脅論」之說,並且通過日本在亞太區內宣傳「中國威脅論」,企圖在區內挑起在近代歷史上與中國有過領土糾紛和軍事衝突的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猜忌,進而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中國為實現國家全面崛起的種種努力和建設工作。二零零五年六月,美國國務卿賴斯在東京、首爾、新德里三地僕僕風塵,揚言要在亞太地區構築起圍堵中國的同盟。與此同時,前越南總理潘文凱在越戰結束三十年來首次訪問華盛頓並獲布什總統的接見。然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構築圍堵中國同盟的企圖並不是那麼順利。韓國就是第一個美國在亞太地區內的盟友明言韓美軍事協作不會涉及台海情勢。儘管美國企圖以經貿關係拉攏越南這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和中國有過軍事衝突的國家來參與圍堵中國,中越關係卻由於國家主席胡錦濤於二零零五年底成功訪問河內並簽署了一系列的經貿合作而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與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上,除了印度外,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二零零五年以來先後跟俄羅斯、中亞諸國、老撾及越南等國家完全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在美國於亞太地區聯合日本對中國施加圍堵和遏制的過程中,印度是眾多亞太地區國家反應得比較積極的一個。印度不但接受美國的經貿合作,同時亦在高科技特別是核武技術方面獲得美國的支持。二零零五年底,美印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鑒於印度在經濟發展的潛力明顯是中國在亞太地區以至全球的競爭者,同時在歷史上曾經和中國有過軍事衝突,並且在領土糾紛方面仍然存在著未獲解決的問題,顯而易見,印度是中國應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圍堵及遏制中國的潛在對手。
「上合組織」加強了地緣政治作用
然而,「上合組織」的擴展,正好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制約印度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參與遏制中國的地區組織機制。眾所周知,儘管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文同種,兩國自一九四七年立國以來,由於宗教和領土問題不斷發生軍方衝突,兩國並且先後發展了核武。過去五十多年,中巴政經關係非常密切,這次「上合組織」第六次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議在上海召開,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皆以觀察員國元首的身份被邀出席,而印度卻只派出部長級官員參加。可以預見,假若中國及俄羅斯樂觀其成,伊朗和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可能只剩下立法的一步。如果伊朗和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而印度卻被排擠在「上合組織」之外,印度將不可避免要面對在中亞區內被邊緣化的危機。假若印度眼見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而不甘於被邊緣化的處境,最後亦要求加入「上合組織」,只要中國能夠維持與「上合組織」成員之間的友好關係,印度在亞太地區為美國扮演對中國遏制的作用將會受到重大影響。
「上合組織」的發展為中國在亞太地區加強了地緣政治的作用,最終成為中南亞地區特別是維繫中國周邊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
「經貿外交」凝聚「上合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二零零一年,組織成立之初的目標只是定位在維護地區內成員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在地區內「反恐」方面的合作。隨著成員國之間的政治與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上合組織」逐漸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成員國之間發展經貿以至地區政治關係的重要橋樑。自「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總額從二零零一年的一百二十一億四千萬美元,上升到二零零五年的三百七十六億七千萬美元,五年間增長超過二點一倍。中國的「經貿外交」成為團結「上合組織」的凝聚力。
「上合組織」化解美國圍堵中國的部署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為了要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散佈「中國威脅論」之說,並且通過日本在亞太區內宣傳「中國威脅論」,企圖在區內挑起在近代歷史上與中國有過領土糾紛和軍事衝突的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猜忌,進而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中國為實現國家全面崛起的種種努力和建設工作。二零零五年六月,美國國務卿賴斯在東京、首爾、新德里三地僕僕風塵,揚言要在亞太地區構築起圍堵中國的同盟。與此同時,前越南總理潘文凱在越戰結束三十年來首次訪問華盛頓並獲布什總統的接見。然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構築圍堵中國同盟的企圖並不是那麼順利。韓國就是第一個美國在亞太地區內的盟友明言韓美軍事協作不會涉及台海情勢。儘管美國企圖以經貿關係拉攏越南這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和中國有過軍事衝突的國家來參與圍堵中國,中越關係卻由於國家主席胡錦濤於二零零五年底成功訪問河內並簽署了一系列的經貿合作而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與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上,除了印度外,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二零零五年以來先後跟俄羅斯、中亞諸國、老撾及越南等國家完全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在美國於亞太地區聯合日本對中國施加圍堵和遏制的過程中,印度是眾多亞太地區國家反應得比較積極的一個。印度不但接受美國的經貿合作,同時亦在高科技特別是核武技術方面獲得美國的支持。二零零五年底,美印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鑒於印度在經濟發展的潛力明顯是中國在亞太地區以至全球的競爭者,同時在歷史上曾經和中國有過軍事衝突,並且在領土糾紛方面仍然存在著未獲解決的問題,顯而易見,印度是中國應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圍堵及遏制中國的潛在對手。
「上合組織」加強了地緣政治作用
然而,「上合組織」的擴展,正好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制約印度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參與遏制中國的地區組織機制。眾所周知,儘管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文同種,兩國自一九四七年立國以來,由於宗教和領土問題不斷發生軍方衝突,兩國並且先後發展了核武。過去五十多年,中巴政經關係非常密切,這次「上合組織」第六次成員國元首理事會議在上海召開,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和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皆以觀察員國元首的身份被邀出席,而印度卻只派出部長級官員參加。可以預見,假若中國及俄羅斯樂觀其成,伊朗和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可能只剩下立法的一步。如果伊朗和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而印度卻被排擠在「上合組織」之外,印度將不可避免要面對在中亞區內被邊緣化的危機。假若印度眼見巴基斯坦最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而不甘於被邊緣化的處境,最後亦要求加入「上合組織」,只要中國能夠維持與「上合組織」成員之間的友好關係,印度在亞太地區為美國扮演對中國遏制的作用將會受到重大影響。
「上合組織」的發展為中國在亞太地區加強了地緣政治的作用,最終成為中南亞地區特別是維繫中國周邊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